车身 | 满分 | 得分 |
---|---|---|
空间 | 9.0 | 5.2 |
前排空间 | 2.5 | 1.7 |
后排空间 | 2.5 | 2.3 |
装载空间 | 1.5 | -- |
空间变化 | 1.0 | -- |
车内储物空间 | 1.5 | 1.2 |
配置 | 8.0 | 5.5 |
基本配置 | 8.0 | 4.7 |
附加配置 | 0 | 0.8 |
工艺质量 | 5.0 | 4.2 |
外部质量 | 2.5 | 2.2 |
内部质量 | 2.5 | 2.0 |
人体工程 | 5.0 | 4.1 |
座椅舒适性 | 2.5 | 2.0 |
操作便利性 | 2.5 | 2.1 |
视野 | 1.0 | 1.0 |
视野 | 1.0 | 1.0 |
总分 | 28.0 | 20.0 |
给你一些新鲜感 测试比亚迪新款宋 1.5T
静态焕然一新
不得不说,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的入主,为比亚迪品牌再度注入了活力,也将其拉回了公众的核心视野当中。宋MAX、唐、秦PRO等车型的产品蜕变还历历在目,而今天的主角——比亚迪宋,别看作为改款产品只是完成了设计的蜕变,但它仍旧能给予你一些新鲜感。
这是宋的一次中期改款,底盘仍旧与老款车型没有差异,动力系统也不像是DM版本一样更换了最新的动力总成,而是依旧采用1.5T+6DCT组合。它更多的蜕变还是在设计层面,跟上了比亚迪最新设计语言,并加入一些有意思的元素。
DragonFace已经成为了比亚迪新一代产品的设计标识,不仅醒目、视觉效果的冲击力以及立体感都营造的很到位,相信这与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有着脱不开的干系。不得不说,如今大部分中国品牌的产品设计都不再是短板,所以包括消费者在内对于有设计特点,且更能够彰显个性化的设计接受度都变得越来越高,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车身尺寸对比 单位mm | ||||
车型 | 长 | 宽 | 高 | 轴距 |
新款宋 | 4600 | 1830 | 1700 | 2660 |
老款宋 | 4565 | 1830 | 1720 | 2660 |
吉利博越 | 4519 | 1831 | 1694 | 2670 |
长安CS75 | 4650 | 1850 | 1705 | 2700 |
车身尺寸与老款车型没有变化,依旧为2660mm。但车身长度整体有加长,高度略有降低,侧面的线条设计与老款车型没有差异。
尾部的造型确实与老款车型有很大变化,但在样式上我持保留观点。新款车型贯穿式尾灯的设计确实很显眼,会令车辆的横向视觉感显得更宽更魁梧,但与老款车型那种比较紧凑精致的样式对比来看,我认为新款车型更像是在设计上的一个挑战,绝不是对于老款车型的否定,因为两者从耐看度来说,都不差。其实针对贯穿式尾灯设计,我也与几个中国品牌的设计师简单沟通过,这个元素的运用虽是潮流,但还是很讲究的,必须用的巧妙才是。
眼前一亮的内饰设计
眼前一亮的内饰设计
进入内饰的第一印象给人眼前一亮,确实在新一代唐、秦PRO等车型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可以给予乘客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座舱感受,如今搬到新款宋身上,我依旧乐意给予好评。
简洁干练的风格,以及无时无刻不在夺目的12.8英寸多媒体显示屏,都是关键。同样的细节用料以及用户体验也没有掉链子,触感较好的软性材质大面积包覆中控台,不逊色于同级别车型。
乘坐储物空间
乘坐与空间储物表现
乘坐空间的表现,新款比亚迪宋的表现与老款车型没有太大差异,都符合紧凑型SUV的正常表现。座椅的填充物相对比较柔软,坐起来乘客不会累,座椅对于腰部和肩部的承托也还比较到位,因此新款比亚迪宋的乘坐空间和感受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储物空间没有太多亮点,也属于正常水平。车内储物空间除中央扶手箱相对局促一些之外,其余都符合该级别车型的正常水平。
与老款动力表现一致——很顺
● 熟悉的1.5T发动机
毕竟只是中期改款车型,在动力系统上新车与老款车型没有太大差异。依旧配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54马力/5200rpm,峰值扭矩240牛·米/1750-3500rpm,其中扭矩的平台期不算太宽泛。变速箱匹配的则是6速DCT双离合器变速箱。
仅就动力驾驶感受来说,新款宋动力系统的整体设定依旧是以平顺为主,动力的爆发性没那么强,但绝不属于没劲儿的那类,只要进入扭矩平台期,还是有一些加速感的。只是受限于扭矩平台期不算太宽泛,这股力道并不能持续太久,所以当你深踩油门全力加速时,你可能会感觉中后段的加速稍显疲软。不过,从产品定位来说,新款宋也并不想在动力系统上调校的过于激进,保证输出平顺,开起来动力能满足日常使用就是它的目标。
6速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表现依旧没什么惊喜,中国品牌如今在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调校上都更趋近于保守,不追求换挡速度,保证换挡平顺性能够令消费者满意,已经是如今的大潮流。毕竟如果追求前者而牺牲后者,已经不符合大部分消费群体的使用习惯,因此平顺性可以处理的足够出色就够了。
0-100km/h加速测试
动力系统还是老款车型的1.5T+6DCT,参数也不是特别亮眼,所以我能预见到这台宋在加速测试中不会有太出色的表现。虽然起步时轮胎会有轻微打滑,且初段加速会感觉比较有力,但中段加速能力就显得弱了些。最终10.38秒“破百”的成绩属于该级别车型正常表现,与竞品加速成绩相近。
油耗测试:8.0L/100km
打开ECO模式,空调开启并将温度调节至25℃左右,我们共行驶了105.4公里,通过包括拥堵路段、正常环路以及短途高速的综合路况行驶,平均时速最终为30.8km/h,核算出宋的综合平均油耗为8.0L/100km,低于紧凑型SUV油耗推荐值。
动力 | 满分 | 得分 |
---|---|---|
发动机 | 8.0 | 3.8 |
加速 | 2.5 | 1.1 |
中途加速 | 2.5 | 0.5 |
平顺性 | 1.5 | 1.2 |
油门响应 | 1.5 | 1.0 |
变速箱 | 8.0 | 6.1 |
变速箱自动 | 8.0 | 6.1 |
变速箱手动 | 8.0 | -- |
环保 | 8.0 | 5.6 |
油耗 | 7.0 | 5.6 |
环保技术 | 1.0 | 0.0 |
总分 | 24.0 | 15.5 |
悬架很舒适/噪音控制有进步
● 缺乏驾驶感/行驶质感令人满意/NVH有进步
悬架结构、底盘以及整体的设定与老款宋也基本无异。悬架整体设定的偏软,在滤振方面的能力比较出色,为舒适性服务的很好。底盘的整体感不错,开起来很紧实,没有丝毫的松散感,不会在质感上显得很廉价。
值得一提的是,车辆的NVH方面做得稍有进步,底盘的隔音效果令人满意,车辆中低速行驶时的风噪以及胎噪都被抑制的很好,这点也会在后面的噪音测试中有所印证。但车辆行驶时速超过80km/h后,明显会感觉风噪会变大许多,这一点与目前诸多中国品牌紧凑型SUV的表现也比较相似,并没有太被重视。
驾驶感受上我个人认为车辆的转向设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行驶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机械液压助力转向在低速时明显方向盘偏沉,而随着车速的提升进入中高速行驶时方向盘会变得轻,这与如今主流的电子助力转向低速轻、高速沉的手感正相反,一来低速行驶包括倒车时会比较费力,二来高速时方向盘偏轻不易于稳定性掌控。我相信未来待宋产品真正更新迭代时,问题会被迎刃而解。
100-0km/h刹车测试
连续刹车测试车辆没有出现热衰减现象,41.47米的100-0km/h刹车距离只属于正常表现,但不足以达到优秀成绩。全力制动时车辆后悬架弹簧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拉伸,点头现象不算明显,刹车姿态尚可。
噪音表现
与不少中国品牌SUV类似,比亚迪宋针对怠速时发动机的噪音控制很出色,但行驶起来时,会发现车辆对于风噪的控制还有不少精进空间。随着车辆行驶时速提高,风噪以及发动机噪音会变得大了许多,尤其是时速在100-120km/h时的噪音(合理限速范围内),已经接近我们的噪音推荐值,体感也会变得明显。
操控与行驶 | 满分 | 得分 |
---|---|---|
转向 | 5.0 | 2.8 |
准确性 | 2.0 | 1.0 |
灵活性 | 1.5 | 0.8 |
力度/反馈 | 1.5 | 1.0 |
刹车 | 5.0 | 2.1 |
刹车距离 | 4.5 | 1.7 |
刹车踏板感觉 | 0.5 | 0.4 |
传动 | 3.0 | 2.3 |
牵引力 | 2.5 | 1.9 |
扭矩转向 | 0.5 | 0.4 |
行驶稳定性 | 6.0 | 4.5 |
转向特征 | 1.5 | 0.9 |
可控性 | 3.0 | 2.3 |
负载变化 | 1.5 | 1.3 |
电子辅助 | 5.0 | 4.5 |
稳定作用 | 4.5 | 4.0 |
可选择性 | 0.5 | 0.5 |
行驶舒适性 | 9.0 | 7.7 |
减震效果 | 6.0 | 5.0 |
车内噪音 | 1.5 | 1.5 |
噪音感受 | 1.5 | 1.2 |
总分 | 33.0 | 23.9 |
全文总结:
比亚迪-宋-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AH-100得分总表 | ||
---|---|---|
车身 | 分值 | 得分 |
空间 | 9.0 | 5.2 |
配置 | 8.0 | 5.5 |
工艺质量 | 5.0 | 4.2 |
人体工程 | 5.0 | 4.1 |
视野 | 1.0 | 1.0 |
总分 | 28.0 | 20.0 |
动力 | 分值 | 得分 |
发动机 | 8.0 | 3.8 |
变速箱 | 8.0 | 6.1 |
环保 | 8.0 | 5.6 |
总分 | 24.0 | 15.5 |
操控与行驶 | 分值 | 得分 |
转向 | 5.0 | 2.8 |
刹车 | 5.0 | 2.1 |
传动 | 3.0 | 2.3 |
行驶稳定性 | 6.0 | 4.5 |
电子辅助 | 5.0 | 4.5 |
行驶舒适性 | 9.0 | 7.7 |
总分 | 33.0 | 23.9 |
车辆性能总得分 | 85.0 | 59.4 |
成本 | 分值 | 得分 |
售价 | 13.0 | 8.0 |
质保 | 2.0 | 1.2 |
总分 | 15.0 | 9.2 |
车辆总得分 | 100.0 | 68.6 |
新的设计语言确实为比亚迪新产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再度焕发了旗下诸多产品的活力,这台中期改款的比亚迪宋当然包含在内。夺目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的内饰设计以及多媒体体验,都成为比亚迪宋所主打的竞争核心。
但受限于依旧为老平台产品,包括动力系统的表现以及整体的驾乘感受,虽能令人满意、但确实相较于老款车型不会有太多质的飞跃,所以新一代宋换代产品的到来就显得很值得期待。不过,如今8-12万元的指导售价对于如今中国品牌紧凑型SUV市场来说还算合理,如果您需要一台可以满足舒适、日常代步使用,看起来帅气、用起来好玩的车,这台新款比亚迪宋绝对能够满足您。(文/图/摄 汽车之家 周宇轩 李佳)

- 全部评论(0)
15015654286 评论 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大家好 期待
18458407950 评论 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期待期待
17872407701 评论 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好期待呀!
13869842415 评论 实践:更改“地区”:不同地区可用信道不同,澳大利亚属于可用信道很多的地区,所
13869842415 评论 实践:更改“地区”:abc就打不动我i大
15015654286 评论 火山引擎增长课堂 新:期待 期待
18139341200 评论 火山引擎增长课堂 新:多多的了解
- 以大国礼仪 悦迎四海宾客 至尊“礼”器红旗国悦集四大魅点于一身
- 小米迎来重大跨越:五大汽车核心技术公布、首车小米SU7亮相
- 小米自研泰坦合金突破大压铸材料技术壁垒,国内第一
- 行业首创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小米SU7进化成为移动智能空间
- 共筑民族品牌荣耀 一汽红旗与凤凰卫视开启战略合作
- 2023年红旗冰雪嘉年华:红旗SUV家族与用户共享长白山冰雪“旗”缘
- 红旗E-QM5荣获2023“人民之选”汽车风云榜年度轿车奖
- 红旗L5/H9+/HQ9首次在港公开亮相 红旗品牌参展2023香港国际汽车博览
- 国产的红旗车真“漂亮”!以中华人文为基石,看红旗如何展现中国风
- 红旗车、国产的,真漂亮!超强产品阵容亮相广州车展尽显豪华风范
- 1.行业首创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小米SU7进化成为移动智能空间
- 2.小米自研泰坦合金突破大压铸材料技术壁垒,国内第一
- 3.小米迎来重大跨越:五大汽车核心技术公布、首车小米SU7亮相
- 4.“旗帜”超级架构下第三大平台—红旗混动平台HMP正式登场
- 5.一汽 (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MIX OS》 荣获iF DESIGN AWARD国际大奖
- 6.奇瑞QQ冰淇淋喜获J.D. Power小型纯电动细分市场中国品牌榜首
- 7.特斯拉超级充电“万桩”布局 让纯电出行赶超燃油补能
- 8.雷军首次揭晓小米自动驾驶技术:采用全栈自研算法 目标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 9.奋力成为时代重构者 红旗品牌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 10.与新消费群体同频共振 红旗节能车子品牌创造内外兼优的高阶体验